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7 月 10 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详细介绍了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的总体安排与筹备进展。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以及外交部人工智能事务协调员孙晓波、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若蒙、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浦东新区副区长李慧、徐汇区副区长魏兰、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瑾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上海全力深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布局
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 4 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 “模速空间” 时,特别强调上海要总结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的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争取在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各个方面走在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遵循市委的要求,上海积极抢抓战略机遇,全面深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布局,致力于实现创新企业、产业规模、人才数量 “三个倍增”。今年一季度,上海市规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 1180 亿元,同比增长 29%,利润更是增长了 65%,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泉。上海着重打造 “5 个高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新高度。
- 打造敏捷高效的产业创新策源地:上海紧盯技术前沿,积极推进智算、语料、基模一体化布局。智算基础不断巩固,构建全市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服务平台,更有效地满足各类创新主体对算力的需求,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智算供给能力将超过 100EFlops。语料数据加速汇聚,全国首个专业化语料运营平台成立,通过探索 “众包、众创、众筹” 机制,已拥有成品语料超 1800TB,并发布了《语料库建设导则》等 5 项开创性标准。基础大模型迭代取得突破,形成 “1+3” 开源与商业并行体系,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稀宇科技、阶跃星辰、商汤科技等聚焦开源、AI Agent、多模态等领域,加速推动商业化落地。
- 打造赋能百业的垂类应用示范地:上海实施 “模塑申城” 工程,聚焦 “5+6” 重点领域,深入推进 “人工智能 +” 行动。垂类模型加速落地,积极建设制造、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国家 AI 示范应用基地,累计已有 82 款大模型通过备案。科学智能布局不断深化,实施 “百团百项” 计划,加速 AI4S 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伏羲” 气象大模型、“启明星” 蛋白质设计模型等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具身智能加速实现量产,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源公版机 “青龙”,并发布全球首个具身运动大模型 “龙跃”,为工业制造、物流运输等场景赋能。
- 打造开放融通的产业生态集聚地:上海市区协同发力,建设高能级产业载体,以徐汇 “模速空间”、浦东 “模力社区” 为核心,形成 “一东一西、一软一硬” 的差异化发展格局。例如,“模速空间” 专注于模型生态,周边已集聚 500 余家 “AI+” 企业;“模力社区” 瞄准具身智能和垂类应用,吸引了近 200 家 AI 企业入驻。同时,上海提供全周期融资支持,以国家人工智能基金、市级人工智能母基金为引领,针对算力、语料等要素设立功能性子基金,并联动区级基金,打造从 “种子期” 到 “成熟期” 的完整融资供给体系。
- 打造年轻活跃的创新创业首选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上海积极培育 AI 创业者队伍,组建上海创智学院,支持以学生为主体组建创业团队;推动 14 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19 所高校开设 AI 相关专业。加快建设 AI 人才梯队,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完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加速高端人才集聚,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 AI 人才支撑格局。目前,上海市人工智能人才规模接近 30 万人,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构建全链开源生态,引进阿里魔搭、开放原子基金会等建设线上开源社区,累计开放 4200 亿 Token 文本和 1TB 视频图文数据,进一步降低 AI 创业的门槛。
- 打造智能向善的治理合作先行地:上海始终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构建了专项规划引领、地方立法保障、领域政策支撑、伦理治理协同的立体化制度框架。持续优化治理体系,积极落实《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加快修订《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推动成立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委员会。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全球工业人工智能联盟卓越中心、中国 — 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等平台已落地运行,上海已与 38 个国家建立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国际 AI 产业对接与技术交流。
深化全球人工智能开放合作,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亮点纷呈
高水平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全球人工智能开放合作的关键举措。自 2018 年以来,上海已成功举办 7 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累计吸引 6000 余名海内外顶尖专家、25 亿人次线上参与,该大会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专业度最高、影响力最强的顶级盛会之一。本届大会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并亲自关心,在多个场合向全球发出邀请;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进行专题调度,各项筹备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本届大会由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网信办、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将于 7 月 26 至 28 日在浦东世博中心、世博展览馆、徐汇西岸等地同步举行。大会以 “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 为主题,设置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赛事评奖、应用体验、创新孵化等 5 大板块,全方位展示 AI 技术前沿、产业趋势与全球治理的最新实践成果。
- 聚焦国际化,百场论坛汇聚全球智慧:大会聚焦 AI 基础设施、科学智能、智能终端、AI 赋能新型工业化、AI + 金融等 10 大重点板块,按照 “1+1+2+10+N” 架构全新呈现,包括 1 场开幕式及主论坛,1 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科学前沿、发展安全 2 场全体会议,10 余场部委论坛及 N 场生态论坛。特别推出青年菁英交流会、思辨会,邀请国际大咖、顶尖企业 CEO 和青年新锐,围绕大模型进化、具身智能、量子计算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的思想交流。目前,已有 3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 1200 余位嘉宾确认参会,其中包括 12 位图灵奖、诺贝尔奖等顶奖得主,80 余位中外院士以及多个国际顶尖实验室代表等。
- 聚焦高端化,展览展示规模创历史之最: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 7 万平方米,吸引了 800 余家企业参展,市外及国际企业占比超过 50%。国内数十家 AI 龙头链主企业,西门子、施耐德等 60 余家头部外企,30 余家央国企等将携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展示前沿成果。3000 余项前沿展品集中亮相,涵盖 40 余款大模型、50 余款 AI 终端产品、60 余款智能机器人以及 100 余款 “全球首发”“中国首秀” 的重磅新品,规模达到历届之最。
- 聚焦年轻化,奖项议题激发青年创新活力:SAIL 奖吸引了全球 240 个项目参评,国际项目占比达 17%;青年优秀论文奖征集到论文近 200 篇,投稿作者平均年龄 29 岁,博士及在读群体占比达 79.4%,充分彰显了青年的创新潜力。今年大会特别设立了 “科学之问、数学之问、模型之问” 三大前沿议题,为年轻人提供更大的创新对话平台,探讨生命科学、新 AI 架构、AI 与数学融合等前沿问题。
- 聚焦专业化,创新孵化培育产业新生态:全新设置 “创投孵化” 板块,组织海内外 200 余个初创项目进行路演,百余家投资机构现场对接,提供需求发布、方案撮合、投资匹配为一体的投融资服务。全面升级智能体验,策划 WAIC 城市环游记,打造 “生活智能环、城市服务环、产业生态环”,组织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低空经济等应用新体验;同时,依托上海产业地标及同期特色活动,为与会嘉宾打造专属 “AI 上海行”,搭建更多产业合作平台。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在即,上海诚挚邀请各界新老朋友前来参会观展,共同参与这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盛会,携手共创人工智能的美好未来。
上一篇:
没有了!